地產生意去年又賺了2百億,難怪李嘉誠不愿從政,只想安心當商人

哒哒哒 2023/03/10 檢舉 我要評論

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公布了2022年的業績,公司去年又創造了200億的凈利潤。李嘉誠確實是厲害,他可不管市值漲跌,他都是穩坐釣魚船。那麼疫情3年,他們的兩家核心上市公司,利潤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算起來這三年,李嘉誠賺到的錢就在2000億左右,這是兩家公司實打實的利潤,而他個人在兩家公司持股都在9成左右,換句話說這2000億的利潤里面有1800億所有他個人。



更加夸張的是,李嘉誠的兩家核心上市公司長實集團跟長江和記實業的市值加起來大約也就是不到4000億,這就是說3年來,兩家公司賺到的利潤就差不多可以買下兩家公司一半的股份。只能說李嘉誠的兩家公司市值是被大大低估了。


市值被低估了,也影響了李嘉誠的賬面身家,所以過去9年時間,他沒有再染指中國首富,他被一眾的內地富豪超越了。這些內地富豪往往靠著一家公司市值暴漲,就可以超越李嘉誠。


可是論實際的財富,沒人敢跟李嘉誠相提并論。李嘉誠賺到的錢用來做什麼,一部分的進行分紅,進入了股東的口袋,其中李嘉誠自然是拿了大頭,這幾年光是分紅李嘉誠就至少入賬幾百億。

看到李嘉誠的賺錢能力,你就明白他為何不愿意從政,而是堅持做一個純粹的商人。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在近日是卸任了全國政協常委,他沒有選擇在這方面繼續更進一步。他說自己已經擔任了20年的政協常委,創造了港人的最長紀錄了。同時李澤鉅表示,以后會保留政協委員的職務,繼續為國家服務。


如果李澤鉅繼續努力,或許他還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畢竟當年霍英東也是以企業家的身份,當上了政協副主席的職位。事實上李澤鉅的風格是跟父親李嘉誠完全一模一樣。



事實上政協副主席這樣的位置對于企業家來說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這麼多年來也只有馬萬祺、霍英東等少數幾個企業家可以坐上這個位置。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多年之前李嘉誠也有機會坐上這個位置。


當時很多人都力推李嘉誠出任政協副主席,其中就包括了霍英東。以李嘉誠的貢獻、威望、影響力跟能力,他確實也是合適人選。不過最后倒是李嘉誠自己婉拒了這個位置。

如果坐上了這個位置,那麼等于就是選擇從政了,那麼就是走霍英東那樣的路子了,生意就是放在末端了。董先生在卸任特首之后,也是坐上了這個位置。之后他就選擇賣掉了家族的全部航運生意,如今家族是跟商業正式告別了,一心走從政的路子。


可是董家也好,霍家也好,他們的生意相比于李嘉誠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其實不管是從政還是從商,都是為國家出一份力。


李嘉誠在商業上有更大的影響力,他可以從這條路子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李嘉誠的生意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涉及幾十個產業。全球十大港口里面有五個都是他的,甚至很多人說他買下了半個英國。

他的兩家公司總資產接近了2萬億,凈資產也在1.2萬億以上,每年的利潤在六七百億之間。李嘉誠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如此,當一個商人,然后老老實實賺錢,賺了錢就拿出來做慈善。他建立的慈善基金會已經累計捐款超過了300億,其中有200多億都是捐在中國。


李嘉誠或許在中國的生意沒有在外國多,但是他在外國賺的錢都是回到中國,他們家族沒有移民,一直都是中國,另外他們的公司總部也是在香港,并沒有移到海外去。

霍英東選擇從政,其實跟他在商業上面受到了諸多限制也有一定的關系。其實霍英東晚年的時候也說了,早年時候他在抗美援朝中更多是為了自己,那個時候他對國家的概念還很模糊。


霍英東也是在後來的經歷中不斷成長,他的愛國之心才越來越強烈。同時他在香港商界被英國人圍追堵截,所以他也不得不往內地發展,這也是他最終把更多精力放在政界的原因。

李嘉誠則不一樣,他很早就去海外投資,甚至比來內地投資還早了十幾年,他的眼光遍及全球,所以他的商業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穩健的發展。所以他不會從政,過去不會,未來也肯定不會。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