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娛樂熱點
大陸明星
港台明星
國際明星
明星正能量
情感生活
全部
    
香港內地將全面通關,最大贏家并非李嘉誠,而是隱形富豪吳宗權
2023/02/11

香港跟內地即將全面通關。這對于香港來說意義重大。疫情3年,加上之前兩三年發生各種問題,事實上這幾年香港的零售業、旅游業、酒店業是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香港這幾個行業對底層老百姓影響很大,而這幾個行業又是依靠內地游客支撐起來的。內地游客去香港,自然就需要住酒店,自然就需要吃飯、購物、娛樂等等。沒有游客,這幾個行業就舉步維艱,而這幾個行業發展不好,對于香港地產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大。

香港銅鑼灣的羅素街過去是全球租金最高的步行街,過去這里一鋪難求,全部都是頂級奢侈品的門店。可是這兩年,出現了大量的空租情況,很多商鋪租不出去,不得不大幅度降低租金。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羅素街,也發生在香港很多高級的商場。說到香港的商場,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香港的海港城。這座海港城不僅僅是香港商業地產的標桿,也堪稱是全球商業地產的標桿。

海港城曾經是全球租金收入第二高的商場,也是中國租金收入第一高的商場,巔峰的時候這里每年的租金收入就超過了100億。一個商場租金收入超過100億,這是什麼概念?很多人可能無法想象。


王健林在全國發展了400多個萬達廣場,如今萬達商業每年的租金收入也剛剛超過500億,平均下來一個萬達廣場的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是1億多一點。一個海港城一年就可以收租超過百億,也就是說一個海港城就可以頂差不多100個萬達廣場了。


過去幾年,海港城這樣的商業地產旗艦,竟然也出現了大量空租的情況,不少奢侈品品牌都選擇撤店。香港高級商場最核心的就是奢侈品銷售。玩具大王蔡志明在羅素街有一間鋪子每年的租金就超過了1億。如此高的租金自然是只有奢侈品品牌才租得動了。

大量奢侈品品牌撤店,對于海港城的影響自然很大,如今香港內地通關了,一切就要恢復正常,甚至要比疫情之前更好了。


很多人說香港內地通關,香港經濟好起來,李嘉誠就是大贏家。其實最大贏家并非李嘉誠,而是海港城背后的老闆隱形富豪吳宗權。


說到香港富豪,很多人都只知道四大富豪,他們分別是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跟郭得勝。其實吳宗權的實力甚至超過了四大富豪中的某些人。



吳宗權就是海港城的老闆,而他在香港可不止一個海港城而已,他坐擁六大商業中心,每年在香港的租金收入巔峰時期就可以高達150億。另外吳宗權在內地也有不少資產,比如說成都的國金中心,長沙的國金中心,還有蘇州的國金中心,這些也都是他們的資產。單單是成都的國金中心,每年的租金收入就在10億左右了。


吳宗權如今在內地每年的租金收入也有幾十億。當然香港市場才是吳宗權的核心。這幾年因為零售業不景氣,吳宗權少賺很多錢。最重要的是,租金收入減少了,整個物業的估值就減少了,從而就影響公司的市值。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物業租金收入是100億,那麼估值可能在3000億左右。如果物業租金剩下50億,表面上看只是少賺了50億的租金,其實物業的估值就減少了1500億,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在香港所有的地產大佬們,如果單單是說租金收入,吳宗權其實比李嘉誠還厲害。李嘉誠的長實每年的租金收入不如100億。李兆基的恒基也不到100億,鄭裕彤的新世界則是更少。


可以跟吳宗權相比的,只有新鴻基公司背后的郭得勝家族。如今通關了,一切要恢復正常了,那麼大量游客會涌入香港,餐飲、零售、酒店都會動起來,最后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收租大王吳宗權了。



很多人可能也聽說過香港的時代廣場,這個商業廣場其實也是吳宗權的資產。吳宗權還有一個點非常了不起,那就是他控制的海港城跟時代廣場的地契長達999年。因為這兩塊地皮是早年怡和行業跟香港買下的,所以還是按照清朝的地契來算的。後來這兩塊地皮被吳宗權的外公船王包玉剛收購了。


包玉剛去世之后,他的地產生意就歸給了吳宗權的父親吳光正。如今吳光正也是退休了,于是年輕的吳宗權就接手了全部的家族生意。

汪小菲和兒女聚會曝光,小玥兒身高到爸爸肩膀,兒子依然不受重視
2023/04/04
李小璐帶女兒出游,10歲甜馨青春期頭小手大,母女身高只差半個頭
2023/04/03
網曝張丹峰畢瀅登記領證,男方曬漫畫圖直呼離譜,還飆臟話
2023/04/03
小S二女兒再拍廣告,被指像小孩偷穿大人衣服,撞臉韓國女星妍珍
2023/04/03
麥迪娜帶兒女做早教,1歲半女兒近照曝光,遺憾未繼承父母高顏值
2023/04/03
大灣區女首富誕生了,手持價值170萬的包包,家里寵物是黃金蟒蛇
2023/04/03
何超瓊又加倉內地市場,成為政協常委后,她特意在北京設立新部門
2023/04/03
兩大女富豪一起出席聯誼會,梁安琪笑容滿面,何超瓊卻略顯蒼老
2023/04/03
兩大港商的海南往事,李嘉誠百億投資計劃落空,鄭裕彤賺走58億
2023/04/03
李嘉誠收購廢舊船廠,用來打造香港第二大小區,未來將獲利千億
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