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很早就說了,他要把自己的身家都捐出去,他之前就說了,自己已經捐了100多億,目前自己還有100多億,未來這些資產也要捐出去。
曹德旺說自己這麼做的時候,子女也是不理解,畢竟他們沒有見過這麼多錢,可是自己跟他們說這些財富是社會暫時交到我們手上而已,取之于民必須用之于民。曹德旺跟子女說,家產就是留給你們,也是讓你們以后去捐,所以省得麻煩,自己先捐出去。
曹德旺這麼說之后,他的子女也基本可以理解。在香港有這麼一個富豪,他把千億資產都捐給陌生人,卻只給了兒子幾個億,不過他兒子很爭氣,靠著這筆錢再賺到千億。
這個父親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誠,而這個兒子就是李澤楷了。2006年李嘉誠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把自己三分之一的資產放入自己的慈善基金會中。李嘉誠希望基金會可以在自己去世之后,依然保持運作,去做更多的善事,幫助更多人。
一些抬杠的人,可能會說不過是三分之一身家,又不是全部的身家。要知道李嘉誠這三分之一的身家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2018年李嘉誠終于說出當年的秘密,他說當年三分之一的身家總計是130億美元,大約就折合1000億港幣了。
要知道這可是在17年之前,1千億港幣如今至少等于兩三千億了。在中國確實有一些人裸捐,把全部身家都捐出去,比如說田家炳等富豪,可是他們的身家遠不及李嘉誠。
在真正的頂級富豪中,別說捐出三分之一身家,很多人連十分之一的身家都沒捐。李嘉誠當時跟李澤楷兄弟說,你們就當我多生了一個兒子,所以我們又分了三分之一的身家給他。
李嘉誠分家其實對李澤楷也十分不公平,他的生意都交給了李澤鉅。李澤楷并沒有接班李嘉誠的生意。不過30年之前,李澤楷要創業,李嘉誠曾經拿了幾個億給他。
不過李澤楷也是十分爭氣,他靠著這筆錢如今也是賺到了千億資產。李澤楷在美國讀完書回到香港之后,他并不想到父親的公司工作。于是李澤楷就從父親那里拿了一筆錢,然后自己去創業。
李澤楷先是利用了父親的關系,在香港拿到了一張運營牌照,然后創辦了SATR TV。這個電視台被李澤楷運營了2年之后,就被他成功賣給了美國傳媒大亨默多克。當時剛好默多克要來亞洲發展,于是李澤楷趁機高價賣給了默多克。他的資產也成功翻了一番。
之后李澤楷成為了盈科拓展集團,在北京、東京等亞洲頂級城市發展地產項目,事業慢慢上軌道。1997年之后,香港要發展數碼港,想要打造亞洲的硅谷。李澤楷發現了商機,于是他就提前跟全球幾大科技公司達成協議,他們都同意入住香港數碼港。
李澤楷也是拿著這些公司的協議回到了香港。高層看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已經成功讓李澤楷達到了,于是就直接把數碼港的項目批給了李澤楷。
李澤楷的公司拿到這個項目之后,公司在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市值直接就暴漲到了600多億。那個時候全球資本市場就充斥著一股科技泡沫。這個泡沫也是不斷鼓吹,讓李澤楷公司的市值暴漲。
當時李澤楷跟香港高層達成了一個協議,香港方面拿出一塊價值近百億的地皮,提供給李澤楷興建數碼港,同時香港高層拿出10億資金投資配套。李澤楷負責興建這個項目,不過為了補償他,高層同意他在這個項目里面配套建設房地產項目來銷售。
李澤楷真正的目的自然不是打造亞洲硅谷,他是希望利用這個項目來資本市場賺錢。為了繼續推高股價,他冒險貸款130億美元,成功收購了香港電訊,把香港電訊并入了公司。這個操作讓電訊盈科的市值一度暴漲到了5600多億。
不過後來香港電訊市值下滑,同時股市泡沫破裂,讓李澤楷壓力巨大。經過了8年的調整,他才走出了困境。2008年開始,李澤楷又開始打造自己的保險低估,他收購了ING保險的亞洲業務。
隨后李澤楷收購了越南、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保險公司,組成了富衛保險。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是東南亞最大的保險公司,估值2000億以上。李澤楷個人持股超過了7成,單是這筆股份就價值1000多億了。另外李澤楷還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這部分的資產也價值幾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