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很多中國富豪都愿意去海外投資,畢竟隨著資本運作的國際化跟成熟,如今很多富豪都有了門路去外國投資。同時現在中國市場也開始趨于飽和,所以很多人也愿意去外國尋求機會。
說到去外國投資的富豪,那就必須提到李嘉誠這個中國首富。雖然在財富榜單上,李嘉誠已經多年沒有染指首富了,但是相信在中國沒有一個富豪敢說自己比李嘉誠有錢。當然那些井底之蛙的除外。
李嘉誠這些年在海外投資了至少數千億,他的生意遍布幾十個國家,但是在海外投資也是充滿了風險。李嘉誠自己在外國的投資中,也有不少的失敗案例,他也曾經數次看走眼,判斷錯了形勢。因為他判斷錯誤,也導致他在加拿大的資產蒸發千億,在美國的資產蒸發幾百億。
80年代的時候,李嘉誠開始思考去海外投資。因為他判斷香港地產不可能永遠這麼好賺,只要政策一改變,香港地產生意就不好做了。為了分散風險,于是李嘉誠開始去外國投資。很多人以為李嘉誠去外國投資,最早的是英國市場,其實并不是英國市場,而是加拿大市場。
那個時候很多香港人都移民加拿大。李嘉誠于是也去加拿大投資。他先是入股了加拿大的皇家商業銀行。另外他還在溫哥華投資了一個加拿大最大的房地產項目。後來他借著關系又成功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
那個時候剛好全球能源市場處于低迷狀態,石油公司一直在虧損。赫斯基能源的股東也是扛不住了。于是只能低價把股份賣給了李嘉誠。那個時候李嘉誠判斷,全球能源市場早晚會回暖,于是就拿出了30多億收購了赫斯基能源。
後來李嘉誠一直是長期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好的時候這個家公司每年也可以跟李嘉誠貢獻穩定的分紅。同時公司的股價也是穩定上漲,到了2008年的時候,公司的市值一度已經漲到了300億美元了。
不過很奇怪的就是,李嘉誠并沒有在高位套現。隨后十幾年,赫斯基能源市值開始穩步下來,公司在加拿大能源市場的地位也開始下跌。這筆投資曾被譽為李嘉誠一生最成功的投資,可是後來卻成為了失敗的案例。
到了2020年前后之時,赫斯基能源的市值已經跌到了二三十億美元,幾乎蒸發了9成。李嘉誠沒有在高位套現,導致這筆資產蒸發千億人民幣。前兩年,李嘉誠也是不得不放棄了公司的控股權,選擇跟另外一家公司換股,徹底了失去這家公司的控制權,而換股時候的估值也只有巔峰時候的十分之一。
哲學上有一句話叫做人不可能同時踩入同一條河流。可是現實中,很多人卻總是在重復同樣的錯誤。李嘉誠也是如此。
在加拿大犯下的錯誤,後來李嘉誠又在美國犯了一遍。疫情爆發之后,全球能源市場一度暴跌,這讓李嘉誠不得不放棄了赫斯基能源的控制權。不過在另外一個市場,李嘉誠也收獲頗豐。
因為疫情發生,很多人居家辦公,于是李嘉誠投資到了ZOOM開始爆紅。這家公司是美國華人袁征創辦的互聯網會議軟件提供商。在疫情之前,公司并不是太火。可是疫情發生,ZOOM立刻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
ZOOM當時的市值從不到100億美元漲到了1000多億美元。李嘉誠很早的時候就通過個人旗下的投資公司買下了這家公司8.6%的股份。
也就是說巔峰的時候,李嘉誠持有的股份價值高達110億美元,獲得了巨大的回報,當時李嘉誠這筆投資已經占了他個人財富的三分之一。可是李嘉誠在高峰的時候又一次沒有套現。這最終導致李嘉誠的財富又一次巨大損失。巔峰的時候110億美元折合近千億人民幣了。
可是李嘉誠沒有高位套現。在公司熱度退去之后,市值也是不斷下滑。如今公司的市值只剩下了200多億美元。李嘉誠持有的股份也是價值只剩下了16億美元。雖然李嘉誠套現了一部分的股份,但是只套現了區區2億多美元。
這兩筆投資,如果李嘉誠都懂得在高位套現,那麼他現在可以多300多億美元的財富。只是每一個人都很難做到如此。哪怕是巴菲特,他也無法在比亞迪市值最高位的時候套現。